【台北訊】為配合再生稻田區轉(契)作進口替代作物及發展北部地區雜糧產業政策,行政院
農業委員會農糧署北區分署輔導觀音區農會於7月31日假桃園市觀音區保生里薏苡田舉辦「薏苡推廣示範觀摩會」。介紹北部地區薏苡栽培技術及目前推廣成果,以吸引更多農友投入經營,創造雜糧產業發展契機。
北區分署說明,此次舉辦觀摩會的田區,由觀音區雜糧產銷班第1班班長林逢德等3位農友示範栽種,面積達2公頃,為北部地區第一次薏苡試種。栽培過程不施用化學肥料及農藥,秉持照顧自然生態的精神進行環境友善管理,期促使農產業的發展兼具環境保護效益。
國內每年輸入薏仁以泰國為主,103年總進口量達到4,143公噸,顯示國內消費需求量大;相較近幾年國產薏仁維持在300公噸左右,自給率不到10%。國產薏仁在採收碾製過程中,有別於一般進口泰國薏仁,保留了外層的紅色麩皮,富含更多營養成分及膳食纖維,又稱「紅薏仁」,為國產薏仁最大的特色。由於薏仁脂質含量較一般穀類高,但保存不易,是以選購在地新鮮的紅薏仁是國人養生保健的最佳選擇。
該分署表示,國內薏苡栽培方式可分為水田移植及旱田直播兩種,此次示範田栽培品種為臺中3號,採用水田移植進行栽培。雖然水田移植之生產成本較高,但幼苗發育一致,不會有旱田直播時種子發芽不整齊導致田間植株發育差異過大的問題;北部地區農友多有水田耕作經驗,加上薏苡可利用水稻機械插秧移植及機械採收,完全不必新購農機具即可達省工栽培,預估乾薏仁產量每公頃可達1,500-2,000公斤。
農糧署北區分署鼓勵農民種植薏仁,除領取轉(契)作獎勵4.5萬元/公頃,又有販售農產品收入,收益優於一般農地休耕、稻作或再生稻。因此,稻田轉作薏仁,具省工、節水、收益佳等優點,為農民水田轉作之新選擇。並呼籲消費者支持在地農業,多多選購國產農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