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7日 星期日

經濟部推動智慧農工跨域合作 以科技加乘設計 推升農業永續發展

圖:經濟部推動智慧農工跨域合作,透過傳統與創新的撞擊,跨產業領域的交流,期望能以工輔農為臺灣農產業導入新思維、新願景。

    【台北訊】經濟部26日在彰化溪州公園舉辦「溫室 效應.一日限定實驗圖書館」展覽,展示25項智慧農工技術與循環設計成果,包含臺灣自主研發客製化電動無人噴藥車、最適合臺灣地形需求的長時間無人機物流,以及可有效預防病蟲害的作物病害精準預警系統;展現經濟部投入人機協作、智慧感測和循環永續等技術,如何解決傳統農業因缺乏人工、氣候變遷而收成不穩,以及龐大農業剩餘廢料處理的問題,相信以科技帶領農業邁向智慧化與循環永續,有效推動臺灣農業的升級和轉型。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彰化是臺灣的農業大縣,近年來智慧農業興起,我們看到各類的資通訊技術及創新應用都快速發展,導入在農漁養殖業上,除了ICT技術,還有兩個重要的趨勢,一個是永續循環、一個是創意設計,前者可望為農業帶來具韌性的生產系統,後者可以為農產品附加更多的價值。這次活動選擇在溪洲公園舉辦,有工研院與業者的技術展示、注入設研院的文創設計及彰化在地小農市集,讓民眾可體驗多項農工技術,例如「作物病害預警系統」運用AI技術在病害未嚴重發生就可以先預測並發出警告,讓農民可以提早防治病害;「遙控噴藥車」遠端遙控省力不傷身體,還能減少30%的用藥量;還有可搭載冷鍊物流箱的「長時間高負載無人機物流」,顛覆民眾對農業的印象,現場還贈送限量的在地蜂蜜無籽梅肉,吸引在地鄉親踴躍參與。   
    出身彰化的立法委員謝衣鳯表示,彰化務農人口數達全縣1/5以上,為了在地農業能永續發展,支持在地農業轉型,特別邀請工研院與設研院合辦此次特展,期能透過智慧科技協助彰化農業升級,彰化縣近年來也陸續設立「智慧農業-農、漁、牧的標準示範場域」和成立二林精密園區,運用科技推動農業,讓當地農友可以利用相關資源,善用科技來提升收益,同時,從農作物耕種到農產品推廣,整體推動食農產業的創新研發,進而翻轉傳統產業型態、厚植彰化農產品的競爭力。   
    工研院副院長彭裕民指出,在經濟部技術處和農委會的共同支持下,工研院開始推動農工跨域合作,藉由打造跨域生態系與數位新科技的導入,探索農業數位轉型的新策略與新價值,透過打造智慧感測、人機協作和循環永續等技術,推動臺灣智慧農工的發展。   
    設研院院長張基義表示,此次展覽透過建造一座專屬彰化民眾的實驗圖書館,從前所未有的創意角度,閱讀臺灣智慧農工的發展,透過設計師的視角,一窺科技帶給使用者的全新價值。此外也將展出由經濟部工業局指導、設研院輔導下的循環設計展品,技術突破、設計創新的能量。   
    在活動現場同步舉辦智慧農工科技發展永續論壇,包括立法委員謝衣鳯、經濟部技術處邱求慧處長、經濟部工業局呂正華局長、農委會科技處王仕賢處長、台灣農機公會楊建生理事長、福壽實業洪堯昆董事長、元沛農坊創辦人許又仁、工研院彭裕民副院長以及設研院張基義院長等重量級產官學研代表,在論壇中暢談智慧農工合作的契機,共同探討科技如何改變農業的樣貌,透過傳統與創新的撞擊,跨產業領域的交流,期望能以工輔農為臺灣農產業導入新思維、新願景。   
    未來科技協作與永續發展將在臺灣農業發展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透過跨部會合作共同推動新農業發展,發揮臺灣不同產業的既有優勢,找到傳統農業下一波轉型升級的機會,透過智慧科技的協助,創造農工跨界應用新價值,甚至能進一步實現循環與零碳排的產業生態,也將引領另一波創新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