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訊】稻米為我國最重要糧食作物,為確保糧食安全,穩定糧價及平衡供需,國內多年來實施稻米安全儲備制度,於全國各地委託公糧業者儲備所需之安全存糧。為確保公糧品質及安全,農糧署採取各項管理措施,查核全臺公糧業者保管情形,除定期辦理重點稽查,亦隨時進行不定期巡查,每次稽查皆會依其強度,就公糧數量、品質、倉儲環境、倉庫使用等項目進行確認,確保公糧安全無虞。
農糧署表示,全國有1,900多棟列管公糧倉庫,存放著各期別的公糧,為了確保這些公糧的安全,稽查工作一直是公糧業務的重點項目,該署除於國產稻穀經收期間按經收進度進行查核,並於收購公糧稻穀結束後(或每批進口米進倉結束),於時限內辦理查定工作,以確定公糧數量、品質;平時則由該署及各區分署人員定期、不定期辦理重點稽查及不定期巡查,確認穀堆數量、檢驗稻穀新鮮度,藉以了解業者保管情形,確實掌握公糧儲存狀況。
即使在去年5月15日新冠肺炎疫情升級至第三級警戒期間,雖因避免跨區移動,各區分署同仁仍視需求及必要性,調整以不定期巡查為主,疫情期間稽查工作仍不間斷。
該署表示,除依規定辦理稽查工作,農糧署亦不斷檢討精進稽查內容,以符合時宜,於110年11月間就特別針對公糧經收至撥付等各個階段,研擬各項改進措施,如為因應農業缺工問題,就現今公糧倉庫常見噸袋堆儲方式,新增噸袋形式、堆疊層數等規定,以確保穀堆穩定性,並輔導業者安裝監視器及低溫筒倉測溫線,分署同仁得遠端監控現場情形及筒倉溫度等。除隨時滾動式檢討、確保稽查作業符合時宜,運用新科技、提高稽查效率,並規範公糧堆儲方式、保障稽查同仁安全。
農糧署表示,國內每年約收購40-50萬公噸公糧稻穀,這些稻穀最終都會進到公糧倉庫,於過去幾次全球性糧食危機,及近期的新冠肺炎疫情,國內均因有公糧儲備機制,充分發揮穩定糧食供應、安定社會民心之功能。為確保公糧倉儲安全,除加強公糧業者的管理之外,公糧稽查的工作更是十分重要,該署將持續加強稽查工作,確保公糧品質、提升公糧價值,促進國內稻米產業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