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

東基六十、單車尋根 饒慶鈴為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繫上勇士帶表尊崇

圖說:美籍宣教士譚維義醫師(前排中)、當年在地護理師黃美蓮(右)、診所第一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左)、東基公益總執行長呂信雄(後排左)、東基院長馬堅毅醫師(後排右),在舊址僅存的紅磚牆前合影。

【台北訊】台東基督教醫院歡慶六十週年,11日清晨「東基公益」總執行長呂信雄與同仁們展開五十二點六公里的單車尋根,回到東基宣教士在台東縣的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創院院長、美籍宣教士譚維義醫師,以及當年的護理人員黃美蓮、診所第一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同回故地,在僅存的紅磚牆前還原當年看診場景、緬懷往昔。

譚維義醫師及幾位醫、護宣教士在醫療貧乏的年代裡來到台東,先在東海岸展開山地巡迴醫療,1964年在成功鎮設立第一個醫療據點「成功診所」,後來創建台東基督教醫院;國人接手後,發展為「東基公益」服務網絡,照護老、弱、婦、孺、病五種對象。時光流轉,成功診所舊址所在地,歷經幾番波折,經長期田調在地文史的音樂製作人鍾慧君查訪協助下,終於找到了如今診所早已變成一棟棟民宅;院方接續多方查證後,今年也確定民宅旁一面紅磚牆為昔日所留;時逢東基六十週年,員工組成單車隊伍,騎回成功鎮尋根,追憶創院精神,激勵團隊感恩向前行。

圖說:台東基督教醫院院長馬堅毅醫師(左一)、創院長譚維義醫師(左二)鳴笛後,由東基公益總執行長呂信雄領軍成功診所單車尋根之旅。

由東基公益總行長呂信雄領軍的單車隊伍,在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東基院長馬堅毅醫師鳴笛後,從東基大門出發,沿著東海岸一路騎向成功鎮;近五十位參與者中,除了東基醫護、員工,還有一粒麥子基金會、家立立基金會、哈拿之家等公益伙伴員工參與。有夫妻、父子檔,還有團體接力隊,最遠的參加者是來自一粒麥子宜蘭服務中心。

為緬懷宣教士們篳路藍縷的開拓及關懷偏鄉醫療,找到了當年的護理人員黃美蓮、診所首位外傷處置病人高秋美,與譚維義醫師一同現身紅磚牆前;復古的診療桌上有早期聽診器、血壓計,譚維義醫師、黃美蓮護理師分別穿上醫師袍、護士服,與高秋美坐在診療桌前,彷彿回到了當年。譚維義醫師回憶道,在醫院尚未成立之前,他每週四會去一趟成功診所,看一些狀況比較麻煩的病人。平常由有護士背景的宣教士住在診所旁的宿舍,負責當地的接生、衛教及護理服務。每診次約五、六十位病人,通常要到下午一、兩點才能看完所有病人。來看診者以內科居多,也不時有較嚴重的病人都會趁開診時,從其他地方過來。

診所緬懷後,移師台東新港教會進行「以愛傳承」;為了感謝宣教士們當年願意跨海,勇敢來到醫療貧瘠的台東進行醫療宣教,特地邀請台東縣長饒慶鈴以台東縣大家長之姿,為宣教士代表、東基創院院長譚維義醫師繫上阿美族「勇士帶」。 勇士帶為七彩顏色,是阿美族青少年成年儀式時,由頭目為其繫上,意謂成年後要像勇士般勇敢。若贈予他人,則象徵此人贏得部落族人的肯定與尊敬;時逢東基六十週年,院方特請阿美族傳統工藝師荷依芭蔾・篩篩(Hipali Saysay)編織勇士帶,並加繡補上哥林多前書13:8經句「愛是永不止息」贈予譚醫師。

圖說:台東縣長饒慶鈴(右)代表台東縣民向東基宣教士致敬,幫代表外籍宣教士出席的譚維義醫師(右二)繫上阿美族勇士帶。

台東縣長饒慶鈴表示,感謝東基六十年來深耕台東,從譚維義醫師與外籍宣教士沿著東海岸展開巡迴醫療開始,直到現在仍持續提供完善的醫療資源與服務;台東縣政府今年也與東基醫療財團法人攜手,將活化占地近十公頃的太平榮家舊址,打造全國面積最大的公有地長照園區;盼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成為具有照顧、醫療、居住、預防保健等多功能的園區,為長者提供更好的生活福祉。

「以愛傳承」活動上,首播東基六十週年「六十年偏鄉路 越走越感恩」主題影片,呂信雄總執行長有感而發表示,無比的感恩宣教士留下佳美腳蹤,厚實東基的基礎,以致後續國人接棒後,能繼續秉持宣教士的精神——哪裡有需要,就往那裡去;讓東基能不斷在偏鄉行動,拓展成全面照顧老、弱、婦、孺、病的「東基公益」網絡。最後在兒時為譚維義醫師病人、卑南族創作歌手吳昊恩的感恩音樂見證下,為這趟成功診所單車尋根之旅劃下完美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