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6日 星期四

鄧白氏發布第一季GBOI、BOI 企業對市場預期趨於理性

圖說:台灣企業樂觀指數2025年第一季。 

【台北訊】全球商業數據領導者美商鄧白氏發布2025年第一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 和《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在經濟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以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的影響下,第一季GBOI全球企業樂觀指數較上季下降12.9%;BOI台灣企業樂觀指數亦較上季衰退10.4%。儘管兩項指數表現都較前一季低,並非企業對未來持悲觀態度,而是對之前高度樂觀預期的平衡修正。

該報告顯示,2025第一季GBOI全球企業樂觀指數的表現為自2023年第三季開始調查以來首度負成長,除反映出經濟不確定性升高、地緣政治緊張和經濟成長趨緩,外加對美國貿易政策改變的預期心理,以及供應鏈與勞動市場問題等因素影響,促成此次指數下跌;即便如此,在調查的32個經濟體中,30個經濟體的企業樂觀程度仍高於2024年第一季,顯示企業不是看壞市場,而是修正對先前的過高樂觀期待。

2025年第一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主要發現:2025年第一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為141,較上一季跌幅達10.4%。台灣企業對需求的謹慎態度,反應在新增訂單量和銷售價格的指數表現,分別下滑32%和27%。企業維持競爭力同時,也更謹慎評估市場風險,對國際市場看法的保留程度更甚於國內市場。服務業也比製造業更保守小心地看待本季的商業環境。另外,庫存水準策略變得非常保守,與前兩季的高水準形成鮮明對比。儘管整體指數表現不如前期,但對新雇用員工的預期卻是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的最高水準。

圖說:全球企業樂觀指數2025年第一季。

就企業規模而言,大型和小型企業在銷售量、新增訂單、淨利潤、銷售價格和雇用員工數等五個參數的樂觀程度均較上一季低。與2024年第四季相比,本季大型企業的樂觀指數降幅最大,衰減24.5%,小型企業亦下跌15.1%。特別是大型企業在銷售量(-47.0%)和新增訂單(-33.3%)的樂觀程度大幅滑落,突顯出其在市場需求和機會上的難題。相反的,中型企業的樂觀表現卻比2024年第四季度提高了4.3%。這歸因於企業對銷售量、淨利潤和雇用員工數上的期待彌補了對新增訂單與銷售價格的保守態度。其中淨利潤的樂觀指數連三季成長,更表明台灣中型企業應對環境變化的韌性。 

針對調查結果,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表示:「本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下滑反應在經濟及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及內需市場放緩的情況下,台灣企業的謹慎情緒持續提升。此外,國際貿易政策的變化,也讓台灣企業逐步將供應鏈多元化,拓展至新加坡、越南和日本等國家。」 

台灣因開徵碳費、金管會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須編製永續報告書等法規都將在今年實施,企業得更優先重視與落實ESG資訊揭露及合規的相關規範。即便企業面臨合規和營運成本的挑戰,卻也彰顯了台灣企業在永續發展上的堅定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