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保險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人人家中一鍋飯 優質主食有稻理

圖說:優質主食選擇白飯最健康。

【台北訊】別再擔心吃飯會發胖,民以食為天,食以米為先,要吃飯才健康,米的營養價值相當完整且均衡,成年人每日穀物主食的攝取量以400克左右為宜,米飯對人體營養素的供給及健康功效扮演著重要角色,每天適當攝取米飯,除了搭配蔬果得到足夠的纖維,也能加入雜糧,提升整體飽足感及營養價值。

忙碌的現代,大部分家庭都成為了外食族,家人相聚吃飯的時間越來越少,餐桌上一碗米飯,配上幾道家常菜,促進家人的感情在飯桌凝聚。

過去大家總認為吃米飯,要等待煮飯的時間,又要另外準備配菜,不但麻煩又需要洗許多碗盤,其實煮飯時,只要增添小巧思,也能吃出更多豐富滋味,只要善用每個家庭都有的電鍋或電子鍋,將米飯透過多層次的調味與多樣化食材作搭配,例如麻油松阪豬炊飯、五目糙米炊飯、南瓜小魚干炊飯等不同樣式的多元風味,輕鬆按下煮飯鍵,就可以吃到營養均衡又美味的米飯料理。農糧署鼓勵大家養成以米為主的飲食習慣,簡簡單單就可以製作營養均衡的米飯料理,幫自己也幫家人帶來滿滿元氣。

臺灣小小多山的島嶼,擁有景致宜人的稻田景觀,生產品質高又新鮮的國產好米,不同的族群與地域,更發展出不同的地方特色米飯,從屏東飯湯、嘉義火雞肉飯到台北滷肉飯,米不只是糧食,是由氣候、土地、水流共同孕育而成,釋放著不同風土的滋味,也奠定了台灣食米文化的根基。近年來,農糧署為引導農民種植好米,積極輔導集團契作,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是由具行銷能力的營運主體與農民契作,透過統一栽培管理及教育訓練,自生產端推動安全、健康的栽培模式,生產高品質、安心、可溯源的優質國產米。「你吃過飯了嗎?」是臺灣人最習慣的招呼語。米飯吃太少,連帶影響國家糧食安全,以及水田減少造成生態環境等問題,每個人一天只要多吃一口飯,一年就多吃一公斤,降低對進口糧食的依賴,大家攜手守護臺灣的糧食安全。